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法鼓文理學院
回首頁
聯絡我們
法鼓文理學院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回首頁
法鼓文理學院
最新消息
法鼓佛學學報
簡介
法鼓佛學學報
第31~40期 (2022~ )
第21~30期 (2017~2022)
第11~20期 (2012~2017)
第 1~10期 (2007~2012)
投稿須知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訂閱申請
心靈環保學報
簡介
各期目錄
第 1~10期 (2023~ )
投稿須知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訂閱申請
叢書
簡介
叢書
論叢
譯叢
特叢
e叢
投稿須知
校刊
2021~2025年
2016~2020年
2011~2015年
2005~2010年
訂閱申請
關於我們
法令規章
學術出版組成員
法鼓文理學院學術出版委員會成員
《法鼓佛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心靈環保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隱私權保護政策
法鼓佛學學報
首頁
法鼓佛學學報
第21~30期 (2017~2022)
第21~30期 (2017~2022)
第30期/2022.6
全選
書目匯出
《雪峰空和尚外集》版本考論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Various Editions of Xuefeng Kong Heshang Waiji
黃啟江
雪峰慧空
雪峰空和尚外集
東山外集
五山版
黃龍派
《雪峰空和尚外集》版本考論
以詩證禪:仁山寂震〈廣寒山詩〉揭顯之三峰宗風
Sanfeng Lineage’s Thought Manifested in Renshan Jizhen’s “Expanded Hanshan Poetry”
張雅雯
清代禪宗
詩僧
廣寒山詩
仁山寂震
臨濟宗三峰派
以詩證禪:仁山寂震〈廣寒山詩〉揭顯之三峰宗風
佛學數位分析《華嚴》「心」:初探「直心」與「深心」的詞義轉變
A Digital Analysis of “Mind” in the Avataṃsaka-sūtra: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into the Semantic Change of “Intention” and “Resolute Intention”
洪振洲、林采蓉
CBETA詞彙搜尋與分析
直心
深心
六十華嚴
八十華嚴
佛學數位分析《華嚴》「心」:初探「直心」與「深心」的詞義轉變
敦煌文獻中的地論學派「十地」詮釋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n Stages” by the Dilun School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劉鐔靖
十地
P.2908
S.4303
Φ(F)180
P.2832
敦煌文獻中的地論學派「十地」詮釋
第29期/2021.12
僧肇「會萬物以成己者」、「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在禪門的公案傳衍與啟悟
“Present Yourself Through All Things” and “the Heaven and Earth Are of the Same Source and All Things Are One”: Spread and Realization of Sengzhao’s Gongans in the Chan School
蘇美文
南泉
僧肇
格義佛教
石頭希遷
禪宗
僧肇「會萬物以成己者」、「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在禪門的公案傳衍與啟悟
無盡傳燈《幽溪文集》初探
Preliminary Research into the Youxi Wenji by Wujin Chuandeng
曾堯民
明末天台
幽溪文集
無盡傳燈
文心受教
高明寺
無盡傳燈《幽溪文集》初探
三峰派參禪鍛鍊: 論仁山寂震之參禪第一步要訣
Renshan Jizhen’s “Essence of the First Step in Chan Practice”: Research on Chan Practice in the Sanfeng Lineage
張雅雯
仁山寂震
臨濟宗三峰派
漢月法藏
晦山戒顯
參禪鍛鍊
三峰派參禪鍛鍊: 論仁山寂震之參禪第一步要訣
《華嚴綸貫》之批判論述分析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Huayan Lunguan
釋堅融
華嚴綸貫
批判論述分析
華嚴教學
佛學教材
《華嚴綸貫》之批判論述分析
第28期/2021.6
中古時期的禪經觀──以大、小乘的分判為主
Views on the Chan Scriptures of Medieval China ─ The Question of Mahāyāna or Hīnayāna Affiliation
曾堯民
禪經
禪觀
經錄
大乘
小乘
中古時期的禪經觀──以大、小乘的分判為主
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禪師新材料的發現及其生平行履考
Discovery of New Material Regarding the Chan Master Zhenxie Qingliao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extual Research on His Biography
孔雁
宋代
真歇清了
真歇了禪師頌《圓覺經》十四首
移忠報慈禪院鐘銘
曹洞宗
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禪師新材料的發現及其生平行履考
第27期/2020.12
專刊導言
二十世紀初期至中期佛教現代化在臺灣的發展——哲學、歷史與文化
嚴瑋泓
專刊導言
日本禪學的近代化與臺灣佛教──以忽滑谷快天與井上秀天為中心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ese Zen and Taiwanese Buddhism ─ The Cases of Nukariya Kaiten and Inoue Shuten
廖欽彬譯/石井公成
武士的宗教
駒澤大學
忽滑谷快天
井上秀天
曾景來
日本禪學的近代化與臺灣佛教──以忽滑谷快天與井上秀天為中心
曾景來的宗教哲學──近代日本佛教研究與佛陀觀
Zeng Jing-lai’s Philosophy of Religion ─ Contemporary Japanese Buddhist Studies and the Concept of “Buddha”
廖欽彬
宗教哲學
近代日本佛教
佛陀觀
原始佛教
曾景來
曾景來的宗教哲學──近代日本佛教研究與佛陀觀
試探臺灣日治時期之「宗教批判」──以曾景來為例的審視與反思
“Religious Criticism”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 A Case Study on Zeng Jing-lai
林建德
宗教批判
佛教現代化
皇民化
曾景來
印順法師
試探臺灣日治時期之「宗教批判」──以曾景來為例的審視與反思
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 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
“Buddhist Civilization” and “Superstition Reform Movement”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in Taiwan ─ The Case of Zeng Jing-lai (1902-1977)
闞正宗
殖民地
迷信
皇民化運動
臺灣
曾景來
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 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
戰後初期臺灣佛教勢力的競合──以玄奘靈骨來臺為例
Xuanzang’s Bones in Taiwan ─ The Buddhist Community in Postwar Taiwan
林韻柔
玄奘靈骨
中國佛教會
臺灣佛教
戰後初期臺灣佛教勢力的競合──以玄奘靈骨來臺為例
第26期/2020.6
僧肇《肇論》文字般若化 ──以「自虛」、「參玄」、「寂用」、 「會萬物以成己者」為焦點
Stylistic Means of Conveying Prajñā in Seng-zhao’s Zhao Lun ─ Focusing on Concepts of “Self Empty”,
“Investigating Mystery”, “Depolarization and Benevolence” and “Self and All Things Arising from Conditioned
Causation”
蘇美文
僧肇
肇論
格義佛教
石頭希遷
默照禪
僧肇《肇論》文字般若化 ──以「自虛」、「參玄」、「寂用」、 「會萬物以成己者」為焦點
杜順初祖說的考察
Investigating the Question of Master Dushun’s Status as the First Huayan Patriarch
平燕紅
華嚴宗
杜順
智正
初祖
正統性
杜順初祖說的考察
印順法師對陽明學說的評論
Master Yin Shun’s Comments on Yangming’s Philosophy
黃文樹
印順法師
良知學說
人乘善法
王陽明
印順法師對陽明學說的評論
親鸞の仏道観―大乗仏教としての浄土真宗―
Shinran’s Buddhology-The Mahāyāna School of Jōdo Shinshū
河智義邦
親鸞
浄土真宗
大乗仏道
他力
凡夫
親鸞の仏道観―大乗仏教としての浄土真宗―
第25期/2019.12
《瑜伽師地論》與《清淨道論》之「所緣/業處」 ──聚焦論述其理論架構與教學特色
A discussion on “objects of meditation” and “meditation subjects” i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and Visuddhimagga-focusing 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key concepts in both treatises
釋昭慧
所緣
業處
四種所緣境事
四種道理
止觀
《瑜伽師地論》與《清淨道論》之「所緣/業處」 ──聚焦論述其理論架構與教學特色
「處」義探源─以初期佛教文獻為中心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āyatana in Early Buddhist Literature
劉勁松
處
佛教名相
因緣法
初期佛教
「處」義探源─以初期佛教文獻為中心
從四禪禪法中的尋伺功能來探析 天台止觀的學術性格──以通明禪為例
A discussion of the scholastic character of Tiantai zhiguan in relation to the function of vitarka/vitakka and vicāra in the four dhyāna-s-taking tongmin chan as an example
廖永賢
通明禪
四禪
覺觀
繫心所緣
止觀實踐
從四禪禪法中的尋伺功能來探析 天台止觀的學術性格──以通明禪為例
第24期/2019.6
《法句經》(T210)的初譯偈頌與後譯偈頌
Early and Late Translations in the Faju Jing (T210)
蘇錦坤
初譯偈頌
後譯偈頌
偈頌誤譯
法句經
偈頌分章
《法句經》(T210)的初譯偈頌與後譯偈頌
圜悟克勤之公案教學-女眾參禪之案例分析
Yuanwu Keqin's Chan Praxis -Teaching for Women
吳芬錦
圜悟克勤
女性佛教
宋代禪
公案禪
話頭禪
圜悟克勤之公案教學-女眾參禪之案例分析
故事創傷敘事的解構與療癒-以《經律異相》為例
Deconstruction of Trauma Narratives and Healing in the Stories from the Jing Lu Yi Xiang
簡意娟
經律異相
佛經故事
心理創傷
敘事治療
佛教文學
故事創傷敘事的解構與療癒-以《經律異相》為例
第23期/2018.12
大正藏本〈諸經要抄〉與《七祖法寶記》
The Zhujingyaochao and the Qizufabaoji from the Taishō Shinshū Daizōkyō
鄧星亮
諸經要抄
正名
七祖法寶記
解題
大正藏本〈諸經要抄〉與《七祖法寶記》
《達磨胎息論》諸本的成立—以敦煌本為中心
The Damo Taixi Lun: A Study of the Dunhuang Texts
曹凌
達磨胎息論
胎息法
內丹
達摩
《達磨胎息論》諸本的成立—以敦煌本為中心
早期禪宗秘傳觀念研究
The Concept of Secret Transmission in Early Chan Buddhism
白照傑
禪宗
秘傳
歷史撰述
早期禪宗秘傳觀念研究
第22期/2018.6
「如何觀看眾生」的佛法教學──以吉藏《維摩詰所說經》疏義為主要論據
The Buddhist Teaching on “How to View Sentient Beings”– Based Primarily on Jizang’s Explanation of the Vimalakīrti Sutra
陳平坤
眾生
如幻
中道
正觀
無住
「如何觀看眾生」的佛法教學──以吉藏《維摩詰所說經》疏義為主要論據
Epistemology of the “Six Causes” (六因)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Logic Based on Kuiji’s Commentary
窺基注疏中「六因」的知識論探討
Weijen Teng (鄧偉仁)
Buddhist logic
Kuiji
Pramāṇasamuccaya
Nyāyamukha
epistemology
Epistemology of the “Six Causes” (六因)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Logic Based on Kuiji’s Commentary
A Translation of the Quotations in Śamathadeva’s Abhidharmakośopāyikā-ṭīkā Parallel to Chinese Saṃyukta-ā...
安止天所著《俱舍論註雜錄》 (Abhidharmakośopāyikā-ṭīkā)中對應漢譯《雜阿含經》第231、238、240、245、252及255經之譯註
Bhikkhunī Dhammadinnā (法施比丘尼)
Saḷāyatana-saṃyutta
Saṃyutta-nikāya
Abhidharmakośopāyikā-ṭīkā
Śamathadeva
Saṃyukta-āgama
A Translation of the Quotations in Śamathadeva’s Abhidharmakośopāyikā-ṭīkā Parallel to Chinese Saṃyukta-ā...
第21期/2017.12
The Self-Imposed Textual Organization (Kepan 科判) of the Qixinlun: Some Major Forms and a Few Possible Pro...
《大乘起信論》科判研究
Tao Jin (金濤)
Awakening of Faith in Mahāyāna (Qixinlun)
kepan
textual organization
explicit kepan
implicit kepan
The Self-Imposed Textual Organization (Kepan 科判) of the Qixinlun: Some Major Forms and a Few Possible Pro...
《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時空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Time and Space in the Avataṃsaka-sūtra
蔡耀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
時間
空間
時空哲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時空哲學
中華念佛禪教及其修學義理──念佛禪法的安心學理
Chinese Nianfo Chan Teachings and Their Theories on Practice: Pacifying the Mind in the Nianfo Chan
陳平坤
安心
無念
無相
無住
念佛禪
中華念佛禪教及其修學義理──念佛禪法的安心學理
試論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貫通
Ven. Sheng-Yen’s Expos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Śūnyatā and Buddhatā
林建德
佛性
空性
太虛
印順
牟宗三
聖嚴
試論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貫通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回首頁
法鼓文理學院
最新消息
法鼓佛學學報
簡介
法鼓佛學學報
第31~40期 (2022~ )
第21~30期 (2017~2022)
第11~20期 (2012~2017)
第 1~10期 (2007~2012)
投稿須知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訂閱申請
心靈環保學報
簡介
各期目錄
第 1~10期 (2023~ )
投稿須知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訂閱申請
叢書
簡介
叢書
論叢
譯叢
特叢
e叢
投稿須知
校刊
2021~2025年
2016~2020年
2011~2015年
2005~2010年
訂閱申請
關於我們
法令規章
學術出版組成員
法鼓文理學院學術出版委員會成員
《法鼓佛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心靈環保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