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格式

一、基本格式:
(一)中、英文論文依下列撰稿格式,日文論文依日文佛學學術研究之慣用格式。
(二)請附上中(日)、英文對照的題目。
(三)請附中(日)、英文摘要。摘要500字以內,英文摘要本學報保留修訂權。
(四)請附中(日)、英文關鍵詞2-5個。
(五)請附上目次,中(日)文標題層次體例請照:一、(一)1. (1) A. (A) a. (a) 依序論述;英文標題請照1 1.1 1.1.1依序論述。
(六)中日文論文字數以1至3萬字為原則(指字數,非字元數,含註腳,不含引用書目);英文論文字數以8千至1萬5千字為原則。
(七)正文敘述中第一次出現的人名請用全名,例如:黃啟江、James Gleick
(八)文末所列出之引用書目,必須與本文中註腳所引用之書目相符。

二、標點符號與數字用法:
(一)引用之書名及學報名:中、日文以《 》表示,英文以斜體字表示。
(二)章名、論文名:中、日文以〈 〉表示,英文以正體字,但加 “  ” 表示。
(三)專有名詞及引文:中、日文以「 」,英文以 “  ” 表示。
(四)獨立引文:內縮2格,成一獨立方塊,引文文字請一律使用標楷體與新式標點。
(五)中英紀元年代請以阿拉伯數字書寫。

三、註解格式:
(一)隨文註括號內放名字與頁碼,中文作者放全名,英文作者僅放姓氏,不同作者人數之範例如下:
  1. 一位作者:
           (釋聖嚴 63)
           (Gleick 57)
  2. 兩位作者:
           (潘靖瑛、謝曼盈 105)
           (Bade and Parkin 132)
  3. 三位作者以上:
           (余民寧等 108)
           (Helliwell et al. 126)
(二)英文名若姓氏相同,請加名字以作區別,例如:(James Gleick 57) 
(三)若引用同一作者多筆書目,請加出版年以作區別,例如:
           (釋聖嚴 2000,63)
           (Gleick 1987, 57)
(四)同一作者文獻,依出版年代排序。同一作者同一年有數項著作時,以 a、b、c……順序排列,例如:
           (釋聖嚴 2000a,63)
           (Gleick 1987b, 57)
(五)若有必要附註說明行文涵義時,請用腳註,此時括號非必須使用。
(六)引用紙本藏經,可採中文或代碼方式敘述;引用 CBETA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與數位平台,則請用代碼方式,並註明 CBETA,例如:
  1. 紙本藏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 10,第 279號,頁 299中16。
          《大方廣佛華嚴經》, T10, no. 279, p. 299b16。
     2. CBETA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與數位平台: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T10, no. 279, p. 299b16。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2023.Q3, T10, no. 279, p. 299b16。

四、引用書目格式:
(一)藏經原典依經號排序,古籍與研究文獻依首字筆劃或英文字母排序。
(二)同一作者文獻,依出版年代排序。同一作者同一年有數項著作時,再以 a、b、c……順序排列。
(三)同一作者有一筆以上的資料,第二筆起用一橫線代替作者姓名。
(四)若需註明版本訊息,請列於該書目資訊最後。
(五)引用紙本藏經,可採中文或代碼方式列出;引用 CBETA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與數位平台,請用代碼方式,並註明 CBETA。各部佛典依經號排序,例如:
         1. 紙本藏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 10,第 279號。
           《大方廣佛華嚴經》, T10, no. 279。
         2. CBETA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與數位平台: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T10,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CBETA 2023.Q3, T10, no. 279。
(六)古籍,例如:
          《隋書》,〔唐〕魏徵、令狐德棻,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七)專書,例如: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法鼓文化,2000年。
           Gleick, James. 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八)專書論文,例如:
            柯嘉豪:〈關於佛教漢化的省思〉,《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林富士編輯,臺北:聯經出版,2011年,頁259-273。
            Harris, Muriel. “Talk to Me: Engaging Reluctant Writers.” A Tutor's Guide: Helping Writers One to One, edited by Ben Rafoth, Portsmouth:
                    Heinemann, 2000, pp. 24-34.
(九) 期刊論文,例如:
             黃啟江:〈張商英護法的歷史意義〉,《中華佛學學報》,第9期,1996年,頁 23-166。
            Bagchi, Alaknanda. “Conflicting Nationalisms: The Voice of the Subaltern in Mahasweta Devi's Bashai Tudu.” Tulsa Studies in Women's
                    Literature
, vol. 15, no. 1, 1996, pp. 41-50.
(十) 學位論文,例如:
             陳平坤:《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2010年,臺灣大學,博士論文。
              Bile, Jeffrey. Ecology, Feminism, and a Revised Critical Rhetoric: Toward a Dialectical Partnership. 2005. Ohio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十一)譯著,例如:
                托妮.伯恩哈德著,賴隆彥譯:《佛法陪我走過病痛》,臺北:商周出版,2011年。
                Foucault, Michel.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 New York: Vintage,
                       1988. 

(十二)網路資源,例如:
      1. 有作、譯者時:
          釋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https://www.yinshun.org.tw/ebooks/#c=yinshun&a=53p1.0100&m=1,
                  2023.12.15。
          Vaidya, P. L., editor. “Gaṇḍavyūha Sūtram.” Digital Sanskrit Buddhist Canon, https://www.dsbcproject.org/canon-text/book/40. 10 May 2023.
      2. 無作、譯者時:
          莊春江工作站:〈中阿含77經/娑雞帝三族姓子經〉,https://agama.buddhason.org/MA/MA077.htm,2023.12.15。
          University of Oslo, Faculty of Humanities. “Vasubandhu: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https://www2.hf.uio.no/polyglotta/index.php?
                  page=volume&vid=511. 5 Jan. 2023. 

五、其餘西文未規定之格式,請依MLA 論文寫作手冊(MLA Handbook)格式規定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