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
法鼓文理學院
回首頁 聯絡我們 法鼓文理學院
Language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回首頁
  • 法鼓文理學院
  • 最新消息
  • 法鼓佛學學報
    • 簡介
    • 法鼓佛學學報
      • 第31~40期 (2022~ )
      • 第21~30期 (2017~2022)
      • 第11~20期 (2012~2017)
      • 第 1~10期 (2007~2012)
    • 投稿須知
      •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 訂閱申請
  • 心靈環保學報
    • 簡介
    • 各期目錄
      • 第 1~10期 (2023~ )
    • 投稿須知
      •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 訂閱申請
  • 叢書
    • 簡介
    • 叢書
      • 論叢
      • 譯叢
      • 特叢
      • e叢
    • 投稿須知
  • 校刊
    • 2021~2025年
    • 2016~2020年
    • 2011~2015年
    • 2005~2010年
    • 訂閱申請
  • 關於我們
    • 學術出版組成員
    • 法令規章
    • 法鼓文理學院學術出版委員會成員
    • 《法鼓佛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 《心靈環保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 聯絡我們
  • 免責聲明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政策

法鼓佛學學報

  1. 首頁
  2. 法鼓佛學學報
  3. 第31~40期 (2022~ )
  • 簡介
  • 各期目錄
    • 第31~40期 (2022~ )
    • 第21~30期 (2017~2022)
    • 第11~20期 (2012~2017)
    • 第 1~10期 (2007~2012)
  • 投稿須知
    •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 訂閱申請

  • 導論: 論典的形成、注疏與功能
    Introduction: Some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Śāstra and Its Role in Indian and East Asian Buddhist Contexts
    林鎮國
    導論: 論典的形成、注疏與功能
  • 試論護法《觀所緣論釋》之不成因與「法稱」議題:站在呂澂的肩上
    On the Fallacy of Unestablished Reason and the Issue of “Fa-Cheng” in Dharmapāla’s Commentary on the Ālambanaparīkṣā: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LÜ Cheng
    胡志強
    試論護法《觀所緣論釋》之不成因與「法稱」議題:站在呂澂的肩上
  • 空海(774-835)的十住心論: 從《大日經》到《秘藏寶鑰》
    Kūkai’s (774-835) Theory of Mind: From the Mahāvairocana Sūtra to the Hizōhōyaku
    林佩瑩
    空海(774-835)的十住心論: 從《大日經》到《秘藏寶鑰》
  • 戒定(1750-1805)《成唯識論戒定鈔》研究
    The Study of Jouyuishikiron Kaijoushou by Kaijou (1750-1805)
    簡凱廷
    戒定(1750-1805)《成唯識論戒定鈔》研究
  • 東亞對勝論哲學的接納研究:以光嚴乗體(1740-1807)的《勝宗十句義論釋傍觀錄》為中心探討(英文稿)
    The Reception of Vaiśeṣika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A Study of Kōgen Jōtai’s (光嚴乗體, 1740-1807) Shōshūjikkugironshaku Bōkanroku (勝宗十句義論釋傍觀錄)
    Tadas Snuviskis
    東亞對勝論哲學的接納研究:以光嚴乗體(1740-1807)的《勝宗十句義論釋傍觀錄》為中心探討(英文稿)
  • 安世高譯經中「為」字用法研究: 以《陰持入經》為中心
    A Study on the Usage of the Word “Wei (為)” in An Shigao’s Translations: Based on the “Yin Chi Ru Jing”

    劉勁松
    安世高譯經中「為」字用法研究: 以《陰持入經》為中心
  • 漢文佛教文獻數字化綜覽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Digitiz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Literature
    李周淵、盧鷺、王雲路
    漢文佛教文獻數字化綜覽
02-24980707 #5303
20842 新北市金山區西湖里法鼓路700號
Copyright © 法鼓文理學院 - 學術出版組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 新視野 /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TOP
Language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回首頁
  • 法鼓文理學院
  • 最新消息
  • 法鼓佛學學報
    • 簡介
    • 法鼓佛學學報
      • 第31~40期 (2022~ )
      • 第21~30期 (2017~2022)
      • 第11~20期 (2012~2017)
      • 第 1~10期 (2007~2012)
    • 投稿須知
      •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 訂閱申請
  • 心靈環保學報
    • 簡介
    • 各期目錄
      • 第 1~10期 (2023~ )
    • 投稿須知
      • 徵文稿約 ‧ 撰稿格式 ‧ 表格下載
    • 訂閱申請
  • 叢書
    • 簡介
    • 叢書
      • 論叢
      • 譯叢
      • 特叢
      • e叢
    • 投稿須知
  • 校刊
    • 2021~2025年
    • 2016~2020年
    • 2011~2015年
    • 2005~2010年
    • 訂閱申請
  • 關於我們
    • 學術出版組成員
    • 法令規章
    • 法鼓文理學院學術出版委員會成員
    • 《法鼓佛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 《心靈環保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 聯絡我們
  • 免責聲明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