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774-835)的十住心論: 從《大日經》到《秘藏寶鑰》
Kūkai’s (774-835) Theory of Mind: From the Mahāvairocana Sūtra to the Hizōhōyaku
空海為日本真言宗創始人。空海的重要理論除了即身成佛之外,另一個代表觀念為其「十住心論」,闡釋此概念的論著為《十住心論》(全名為《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以及《秘藏寶鑰》。空海於後期將十卷《十住心論》濃縮為三卷《秘藏寶鑰》之精要版本。然而不只是卷數之長短不同,成立於後的《秘藏寶鑰》還強調了自身與《大日經》的關聯性,透過問答引用《大日經》文句,《秘藏寶鑰》表達了自身作為「論」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本文將闡釋《秘藏寶鑰》中「十住心論」的涵義,剖析空海如何詮釋經文,以及再創造之解經方法,例如援引《華嚴經》之思想乃為空海所添加,此外在成佛論的概念上顯見真言宗與天台宗交涉並互相影響之軌跡,最後在第十住心整合兩界曼陀羅,則為真言宗提昇修證地位的優越性。意即空海「十住心論」並非根據《大日經》以及《大日經疏》進行注釋,而是他自己的創見。而兩者之間的歧異所在,顯露空海的密教知識論,以及空海的撰述動機。本文藉此探討《秘藏寶鑰》如何能發揮佛教文類之一「論典」(śāstra)的角色,和「論典」在東亞變化之樣貌。
關鍵詞
空海、真言宗、大日經、十住心論、秘藏寶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