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綸貫》之批判論述分析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Huayan Lunguan
釋堅融
 
     
        知識簡化涉及節選,而選擇背後必有特定考量或立場。單就總括概覧的特性而言,傳統釋氏典籍不乏系統分科、鉤玄提要的教學用書。以華嚴宗為例,卷帙浩繁的《華嚴經》實非初學者得以迅速掌握,歷代注疏也頗為博奧龐雜,執簡馭繁的綱要書由之應運而生。宋代復菴撰《華嚴綸貫》(或作《華嚴經綸貫》)一卷,全書僅以四千多字勾勒出《華嚴經》的梗概。當代華嚴宗傳人將之視為瞭解《華嚴經》大意的重要入門書,但亦有古德持相反意見。基於指引閱讀《華嚴經》的教科書定位,本研究透過現代教育學界所重視的批判論述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解析《華嚴綸貫》所蘊含的編輯意識。
        Norman Fairclough的批判論述分析主要為文本意識型態的研究方法,主張:文本的意識型態隱藏於語句表現之下,而且文本在建構過程往往受到歷史或社會文化等外圍因素影響。《華嚴綸貫》作為一總攝《華嚴經》的概要性論著,經句的擇取、文義詮釋乃至引證必然帶有編寫者的主觀意識。本文運用Fairclough氏的三向度框架(文本描述、論述實踐和社會文化實踐),從教材編纂角度解析《華嚴綸貫》構成樣貌,論說其編輯特色以及撰者的學術傾向,並從中省思教學者對於教材所應關注的多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