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天臺宗對「請觀音懺」的檢討
A Review of Tiantai sect’s Ritual of Invoking Kwan-yin (Avalokiteśvara) for Repentance in Early Sung China
蔣義斌

  天臺宗雖以義理著稱,但又制訂懺儀,智顗創制懺儀的目的,是與止觀結合。北宋漸進入平民社會,且商品經濟逐漸發展。天臺宗人為完成其宗教關懷,對智顗所創的懺儀作了些修訂,甚至新創了些懺儀,以符合社會需要。懺儀是宋代以後中國佛教活動中,最活躍的項目之一。北宋天臺宗人,慈雲遵式修訂、創制新懺儀,是宋代山家派制定懺儀最具代表性學僧。
  山家派推廣懺儀,使之與世俗生活結合。遵式以行懺名聞天下,他發展懺儀,讓社會每一個階層的人,均可透過行懺,以慈悲心改善社會環境。行懺不只是僧侶的特權,一般世俗人也可參與行懺,透過結社,遵式推行符合時代需求的懺法。
  智圓於天臺宗則屬山外派,持戒自悔是山外派的基本立場,隱居而不參與俗務,他主張懺儀應與止觀相結合的傳統。為了加強持戒的重要,他首創禮敬道宣律師的儀式,但反對山家派推動懺儀與社會結合的作為。
  「請觀音懺」在智顗的懺儀體系,是相當重要的懺儀,智顗對此懺的經典也有注疏。宋代天臺宗山外派學者智圓,亦對該經作注疏,其注疏除為闡述智顗注疏的奧旨外,另有與山家派論爭的用意。
  「請觀音懺」於天臺宗懺儀體系具有特殊性,宋代天臺宗人無論山家、山外派,均對觀音懺有相關的論述,因此本文擬以此懺法作為探討宋代懺儀性質改變的素材,並分析宋代懺儀改變與社會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