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晚年曾清楚定位自己為「一個帶動思想的人」,認為自己不是學問家、不是學者,但承認自己是一個宗教思想家;法師以思想家自我定位,其對佛教思想的詮釋和理解有哪些特色,成為可關注的點。本文試著從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融通,進行初步的分析論述。
「空性」與「佛性」兩大概念之間,在印、漢、藏佛教思想史上早有廣泛討論,包括近來學界亦有諸多反思乃至論辯。本文以聖嚴法師觀點為主,在漢傳佛教的脈絡底下作探討,先介紹近代漢語學界三種觀點:第一以太虛法師為例,簡介佛性高於空性之說;第二以印順法師為例,概述空性高於佛性之說;第三以牟宗三先生為例,說明佛性與空性不同但卻互補的立場。對上述三種觀點,聖嚴法師顯然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佛性即是空性,佛性和空性相通,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
本文藉由聖嚴法師與近現代華人思想家判釋異同之對比,向佛學界介紹聖嚴法師的特見,並進一步分析、評論他對佛典的解讀及論證,盼能從中看出現今漢傳佛教弘揚者對於佛性和空性之主張,顯示聖嚴法師兼容互攝、調和(合)的思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