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論漢末佛教禪法之「守意」 與道教「守一」修持法門關係
An Analysis of the “Shouyi” (守意) of Buddhist Zen and the “Shouyi”(守一) Practice of Taoism from the Foshou Da Anban Shouyi Jing(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李宗定
摘要
        漢末《太平經》多論「守一」,視「一」為生命之源,「守一」即為凝聚身體的精、氣、神的修煉工夫,最終使形神兩全,長生成仙。漢末兩晉之時,佛教譯經時使用「守一」,對應禪定中「制心一處」與「心一境性」的修習方法,如漢末安世高所譯《安般守意經》、《分別善惡所起經》,支曜譯《阿那律八念經》與嚴佛調譯《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均可見以「守一」為禪定守心的方法。由於佛道兩教皆使用「守一」,《安般守意經》中的安般禪法,與中國傳統呼吸吐納的修仙方術有相近之處,而禪修所能達到神通境界,亦類似於中國神仙的長生飛昇。此外,《安般守意經》以「守意」為經名,「意」字一方面具有佛教禪法的特色,一方面又與「守一」方法的心念存思相似。兩教具有相似的修行方式,學界對於漢末佛道關係中孰為影響者,向來有所爭論。比較《太平經》與《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可見得佛道修行的方法各有其理論脈絡,然而佛教「守意」與早期道教「守一」儘管有別,在差異中又可見得相似之處。由於佛教初傳中國,不論是譯經或修行,為傳法方便之故,必須運用中國思想中相近的術語介紹佛教,但是佛教又盡可能維持自身的義理與修行特色,既要譯經宣講使漢人接受,又要兼顧佛教教義。至於道教也處於興起之時,面對佛教的傳入,有相應的學習吸收,但也保有道教修煉的獨特性。佛道兩教於東漢末年開始相互影響,這個過程是動態螺旋流動,不是單向或線性的關係。本文從「守一」這個佛道皆使用的術語,管窺兩教的教義與修行方法,試圖呈現早期佛道交涉史的流動面貌。


關鍵詞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太平經、守一、佛教、道教